一、概念定义
风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核准的核心技术文件,需系统论证项目的技术、经济、环境可行性。其内容涵盖资源评估、工程技术方案、投资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模块,需满足国家能源政策、行业规范及地方发展规划要求。
二、核心组成要素
- 资源评估:基于测风数据计算年等效满发小时数,分析风功率密度、湍流强度等指标,需达到国家规定的Ⅰ-Ⅲ类风区标准。
- 技术方案:明确风机选型参数(单机容量≥3MW)、塔筒高度、微观选址方案,论证电网接入条件与储能配置合理性。
- 经济测算:总投资需分解为设备购置(占比55%-65%)、建安工程(20%-25%)、其他费用三部分,内部收益率(IRR)应≥8%。
- 环境评价:需量化噪声影响范围(昼间≤45dB)、电磁辐射强度,制定鸟类迁徙保护、水土保持专项方案。
三、技术深度要求
报告需达到预可研深度:风电场边界坐标误差≤50米;发电量测算采用至少1年实测数据结合NASA、Meteonorm数据库验证;设备选型需提供3家以上厂商技术参数对比表。
四、政策符合性分析
必须包含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章节,明确项目用地是否涉及生态红线、基本农田。需附自然资源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及林业部门的植被恢复承诺书。
五、风险评估体系
建立四级风险矩阵,量化分析电价政策变动(敏感性系数0.15)、设备故障率(MTBF≥98%)、极端气候(50年一遇风速验证)等风险因素,提出备用线路建设、保险采购等应对措施。
六、创新性研究内容
新型项目需增加智慧风电场设计方案,包含SCADA系统升级路径、5G通信网络部署、光伏-储能协同运行策略,明确数字化投资占比(建议≥总投资的3%)。
七、编制与审核流程
报告应由甲级资信机构编制,经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重点审查技术路线合理性和边界条件准确性,修改轮次通常≥2次,核准前需取得电网企业出具的消纳意见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