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6.1 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1)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尽可能与主体工程施工相结合;
(2)施工场地、施工设施、混凝土系统等施工临时设施利用主体工程设置的施工临时设施;
(3)水土保持工程相对主体工程量较小,且大多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其施工用水、用电及建筑材料等由主体工程一并供应。
8.6.2 施工组织
(1)交通情况及工地运输
本项目工地运输可利用项目区周边现有公路。根据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因此其交通运输可利用主体工程的施工道路。
(2)施工场地布置和材料来源
①场地布置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集中在主体工程项目建设区范围内,且工程量相对较小,所需的施工场地面积较小,为避免施工设施重复建设,施工场地利用主体工程施工场地。
②材料站布置
除植物措施外,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材料与主体工程基本相同,因此可与主体工程设立的材料站和相关办公场地共用,不再新建。
③砂、石、水来源
工程所用砂、石料考虑就近在已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合法采砂、采石场购买。其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相应由砂、石料供应方自行负责。
8.6.3 施工方法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分三个阶段:一是施工准备;二是基础施工;三是布置水保设施。
(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施工备料及施工道路的施工。本工程与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同时进行,无需新建施工道路。
(2)基础施工
水土保持工程基础施工主要包括开挖排水土沟和修建浆砌石排水沟等,施工时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开挖的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破坏原状土,以利于环保及水保的要求。
(3)布置水保设施
①工程措施施工
施工单位应做到先防护后开挖,使开挖出的土石方限定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并采用装土麻袋拦挡;工程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分片开挖、及时回填,减少施工对土地扰动,减少开挖土的临时堆放。优先考虑施工区周边排水沟的开挖,作好施工区内的排水工作,使施工区的地面径流和废水有组织顺畅排出。
在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对地表扰动较大,致使地表土壤结构松散,在降雨的冲刷下,表层土容易随水土流失。同时,施工废水具有一定含沙量。因此,为防止区域泥沙流失,应设置沉砂池。施工过程,混凝土拌和采用铁板垫底,避免混凝土浆残留原地,以利于植被尽快恢复生长。
②植物措施施工
栽植技术及抚育管理措施如下:
a、为了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栽植之前应首先进行翻耕、整地,并适当施基肥。灌木块状整地规格为30cm×30cm×30cm。
b、苗木栽植注意不要窝根;覆土应高出苗木原埋痕约2cm~3cm;浇水保湿,以利成活。
c、建植草坪时应注意有一定的坡度,不能产生积水,同时还要经常修剪养护,避免杂草掺入。
d、苗木栽植后应加强抚育管理,通过人为的措施创造比较优越的环境,以满足苗木幼树对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空气和空间等方面的需求;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保证苗木正常生长,形成良好的干形,具体措施主要有:
灌溉:本着量多次少的原则进行,其湿润深度最好能达到50cm左右,并根据降雨量、土壤墒情和苗木需要进行调节。
松土:时间一般在栽后头1年~3年,可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雨季前进行。松土深度一般为5cm~20cm,以不伤害幼树根系为原则,并掌握里浅外深,树小浅松,树大深松,夏秋浅松,冬季深松。
施肥:根据树种特性及其生长阶段需要,适时施用各种有机肥、无机肥或微生物肥料,以改善树苗营养状况和增加土壤肥力。
合理修剪:剪除长枝或过多的萌条;通过修剪控制侧枝,修除生长过旺的强枝,促使主干生长。或根据绿化美化需要进行修枝,培养优美树型。
防风抗旱防病:关注气候变化,加强预报工作,在灾害性天气,尤其是暴雨、大风到来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幼树,防治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