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自然概况
4.1.1地形、地貌、地质
高新县为第四纪形成各种低山、丘陵和岩溶地貌形态。境内四面环山,周高中低,自西向东倾斜,县西北接架桥岭山脉,东面连大瑶山余脉。中部是起伏的低中秋台地,一部分是石山峰林,将县境切割成数块小盆地。高新河、马岭河由西向东流贯全境,形成河谷阶地,最低点为思贡河谷,海拔102.3m。
县境地质构造面貌清楚,而构造方向与构造形态却比较复杂。县四周地层老,中间新;周边地势高,中间低,具有构造盆地的特征。高新县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纪、二叠系和第四系。其中二叠系分布极为有限,其余分布较广,是县境最为重要的地层。从地层序列看,高新缺失奥陶系、志留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
项目所在位置属丘陵地区,场地整体地势呈东低西高,场地未见地裂、滑坡、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
4.1.2 水文
高新县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县内总流域面积为1758.62km2,主要河流是高新河,县境流域面积1602.65km2,占全县总流域面积91%。外县流入县境河流有7条,流域面积共347.98km2。高新县流出外县的河流有10条,流域面积共156.03km2,占全县总流域面积9%。项目区最近的河流为马岭河。
马岭河是高新河最大支流,发源于县境内驾桥岭东侧,地名三县界。自西向东流经上石练、石门、木根、大江、洪头、白滩、花篑、双江、马岭、西力至东镇乡汇入高新河,境内河长75.1km,源地高程1170m,流域面积583.56km2,多年平均流量14.9m3/s,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0.75m3/s,年平均径流量4.69亿m3,由花篑至马岭镇的西力平均河面宽80m,河床坡降为12.9‰,主要支流有大地、江埠、龙坪、普陀等河。
高新县地下水多以泉水及暗河形式出露,储藏量为16.5万m3/km2,由于县境基岩裸露有裂隙,易于渗流,也易造成干旱。
4.1.3 气象
高新地处北回归线北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472.4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9.6℃,无霜期316天,极端最高温39.3℃,极端最低温为零下2.9℃。由于受东南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县境平均年降水量为1424.4mm,3~8月为雨季,占全年雨量的70%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高新县境主导风向为北风,全年风向的分布以静风频率最高,为30%,冬季受北风影响时间长,偏北风的频率高,达38%,其中又以北风为最多,达19%。县境受夏季风影响的时间较短,偏南风的频率较少,为19%。全年平均风速为1.5m/s,7月份风速最大,达1.7m/s,11、12月份最小,为1.3m/s。
根据高新县气象局统计数据,高新县主要气象指标如下表4.1-1。
表4.1-1 高新县主要气象指标统计表
年平均气温(℃) |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 平均年日照时数(h) |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 24小时降雨量(mm) | 6小时降雨量(mm) | 1小时降雨量(mm) | 历年平均风速(m/s) | 年均无霜期(天) |
19.6 | 39.3 | -2.9 | 1472.4 | 1424.4 | 266 | 178.6 | 65 | 1.5 | 316 |
4.1.4 植被
高新县境总面积为1758.62 km2,森林覆盖率为69.66%,县境森林植被有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种,从垂直分布来看,1000m以上多为矮林及灌木丛,以椎、栎类阔叶树及苦竹、枫香等灌木和芒、蕨类为主,1000m以下为马尾松、杉、毛竹、油茶及禾本科草类群丛等。在丘陵地区,以马尾松为主;其次是杉、油茶、毛竹、水果及五节芒、铁芒箕、黄茅草等。
项目区主要植被有桂花树和杂草,林草覆盖率达80%以上。
4.1.5 土壤
高新县土壤类型以水稻土、红壤为主,由于受地形和成土母质(母岩)的影响,黄壤、石灰土、紫色土、冲积土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耕种土壤则以水稻土为主。
项目区内土壤以黄壤、红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