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 植物措施典型设计
(一)立地条件分析
(1)气象因子
项目所在地市高新县地处北回归线北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均日照时间为1472.4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9.6℃,无霜期31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424.4mm。降雨量丰富,适合植物生长。根据项目区自然和气象水文条件,只要树、草种选择适当即可保证成活并生长良好。
(2)土壤因子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土、黄壤土。质地疏松,自然肥力较高,适合植物生长。
(3)功能因子
项目区可根据各区功能不同选择不同的乔、灌木及花草品种,主要选择具有抗污染吸尘、净化空气及绿化美化作用的树草,以满足自然环境优越、空气质量优良、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设计理念。
(二)适宜植物选择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工程建设特点,选择树种、草种时,既要考虑树草种的水土保持功能,又要兼顾绿化美化要求。考虑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回填及堆弃,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肥力趋于贫瘠,因此,在植物措施布设时,树种、草种选择的原则是:
(1)为提高绿化成功率,首选乡土的树种、草种或者在当地绿化中已推广使用的树种、草种,选择有较强滞尘能力的树草种,同时具有固土护坡功能较强、根系发达、草层紧密、耐践踏、扩展能力强、对土壤气候条件适应性较强、病虫危害较轻、栽后容易管理等优点。
(2)遵循保护环境和美化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常绿树草种应占一定的比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引进新的优良树草种,以满足生物多样性和美化环境的要求。
(3)树种选择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考虑树种的抗逆性,达到固土、防护功能与环境效益有机结合;选择树形美观的树种,同时注意层次上的协调搭配。从乔灌草比例来说,以乔木为主,辅以灌木和草本,形成复层绿化;从速生和慢长的比例来说,积极采用速生树合理配置,争取早日取得绿化效果,又能起到稳定的绿化作用。
(三)植物措施技术要求
把握苗木起挖和运输时机,起苗时注意不要破皮伤根,不要使苗木受干遭冻,注意苗木保湿降温。对于在起苗、运输中受到机械损伤的根系,要及时修剪伤口,避免感染病害。同时,为了缩短苗木从苗圃地起出到栽植之间的时间间隔,尽量减少苗木(尤其是根系)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苗木体内的水分散失,最好是边起苗边栽植。
植苗时,“三埋两踩一提”,注意不要窝根;覆土应高出苗木原埋痕约2cm~3cm;浇水保湿,以利成活。